纪念类博物馆学术的重要性
来源:转自文博圈 | 作者: | 日期:2024-10-14 10:36:49 | 阅读: 1330
《博物馆工作指南》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业内广泛好评,为惠及更多博物馆同行,经编著出版单位授权,《文博圈》《博物馆圈》《文博读书会》微信公众号进行全书公益连载,每日一更。图书简介和目录详见文末,若想先睹为快,可点击文末购书链接。
《博物馆工作指南》公益连载系列(182)
博物馆(纪念馆)的研究并不应该仅局限于研究室之类的研究部门,涉及博物馆(纪念馆)征集收藏、陈列展示等各个业务部门及人员,均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 深入研究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业务,例如,负责收藏管理的研究藏品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负责陈列展览的研究陈列策划、陈列艺术、陈列环境等专业课题,即使是办公室人员也应该研究纪念馆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更专业地做好工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学术研究工作,走过了一条逐步发展的道路。 早在建馆之初,该馆就着手研究工作。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即建馆的最初十年,省内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开展了孙中山相关历史遗迹和孙中山童年在家乡活动情况的调研工作,趁孙中山同时代的人尚健在,抢救、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材料、口述史料和文物。 此后,该馆持续进行馆内学术研究机构的建设。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馆里人员较少,当时成立了研究小组。1992 年在馆内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研究室。2002 年向上级申报升级本馆研究机构获得批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增挂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牌子。2005 年,为夯实研究工作的基础,又申报在馆内设立逸仙图书馆,获市里主管部门批准。 在此前没有研究专项经费的时候,馆里每年从年度经费中尽力满足安排研究方面的费用,每年安排经费用于图书采购、数据库建设等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并重视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在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挂牌成立之后,馆方进一步明确立足自身业务,夯实图书、文献等科研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明确研究工作涵盖的范围,包括:孙中山生平经历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研究;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研究;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与孙中山同时代的(特别是香山籍或翠亨村)人物研究;孙中山相关文物藏品研究;孙中山思想研究;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承担孙中山文化建设相关项目;承担相关的科研组织工作;等等。 近年来馆里组织和参与的主要出版项目有:“孙中山著作丛书”已出 12 册,“孙中山与翠亨历史文化丛书”已出 18 册,“大型地方文献丛书——中山文献”已出116 册,已出《孙文全集》20 卷,约 1200 万字,还有关于人物研究和藏品研究的各种论著、图册、年谱等出版物,有些出版物还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在此不一一列举。 该馆还积极开展科研组织工作,提升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影响力。主办和参与主办孙中山、宋庆龄研究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的孙中山研究高峰论坛和旨在发掘青年学者的博士论坛,组织青年学者研学活动等各种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孙中山和宋庆龄纪念机构以及相关博物馆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本馆成员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级学术研究课题项目,以项目锻炼人。通过引进与培养、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建设研究人才队伍。2016—2020 年,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论坛 11 场,本馆成员发表论文 110多篇,主持或参与各类学术研究课题项目近 20 项。 成立学术委员会,为业务和科研工作提供咨询、参谋、指导,借此提高本馆研究水平,提升研究质量,并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业务与交流合作。国内(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数十位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和孙中山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欣然应聘加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学术委员会,为馆方学术研究工作注入了很强的支撑力,进一步加大了该馆在中国近代史学研究、海内外孙中山和宋庆龄纪念机构、博物馆和纪念馆同行、孙中山和宋庆龄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我们还看到,相关机构与该馆合作建设了数个科研基地,其中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在此设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在此设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实践基地”,民革中央在此设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孙中山研究基地”,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共同组织管理的“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系列, 在此设立了“孙中山文化研究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建设也进一步促进了馆里的科研工作。 2016 年 11 月,出席纪念孙中山诞辰 15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视察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赞赏馆方在业务和研究方面的坚实基础,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与中山市联合建立孙中山研究院。3 个月后,王伟光率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到中山市出席“孙中山研究院”成立挂牌仪式。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利用置于本馆的“孙中山研究院”平台,开展系列学术活动,使自身科研工作在国家级的层面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这是中央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 的意见,中山市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又增挂了“孙中山研究交流中心”牌子,并加紧这一平台的建设,该馆亦借此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如何“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成为馆里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2021 年,馆里在制定“十四五” 发展规划时,提出“研究型博物馆建设项目”,这将促使该馆研究机制更加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馆的研究水平。 《博物馆工作指南》开始连载!